未来属于人机协作。系统制造商 BEC 已经为 Siemens Healthineers 开发了这样一个人机协作解决方案。它精确地将几吨重的线圈插入磁共振成像 (MRI) 机的磁体中。在这个过程中,Festo 电缸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确保线圈被牢牢抓取。
走进 BEC 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世界上最大的关节臂机器人之一,负载能力达 2300 kg。这款产品的外形如同航天器一样庞大,是名副其实的高科技。更引人注目的是巨大的抓手系统,BEC 将其安装在机器人的关节臂上。机器人配备了 3D 扫描仪和触敏传感器,是真正的高科技。BEC 项目经理 Hans-Günther Nusseck 强调说:“当抓手抓取重达 1.5 吨的线圈并将其插入未来磁共振成像机的磁体时,这个过程需要极高的精度。”
抓取 1.5 吨重的物体时做到完全精确似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这正是 BEC 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当抓手抓取线圈并将其插入磁体时,线圈不能扭曲或滑动,这一点至关重要;将线圈插入磁体的公差不超过 0.5 毫米。”Nusseck 解释道。
由 Festo EPCC 电缸驱动的四个支架刚好胜任这个任务。进入线圈后,电缸将支架引导向线圈内壁。“事实证明,Festo 电缸是正确的选择。其设计紧凑,但同时提供了较大的工作区域,因此为 13 种不同线圈尺寸提供了所需的灵活性。”自动化专家 Nusseck 说。
支架需要足够强大,能够抓住重达 1.5 吨的线圈,但同时又不能强大到损坏线圈。“Festo 电缸在这方面表现出色。”Nusseck 强调说。实际上,在这种情况下,伺服驱动 CMMT-ST 扮演着驱动放大器的作用,它安装在机器人上,而不是抓手系统上。“这释放了抓手上的空间,并降低了复杂性。”Nusseck 说。
得益于紧凑的滚珠丝杠,电缸 EPCC 确保了安静的操作和精确的定位。内摩擦较小,确保了较短的定位时间和极高的动态响应能力。它有四种规格,带抗扭转活塞杆(行程最高达 500 mm)和滑动轴承导轨,具备终身润滑,使用寿命长。集成联轴器和双轴承有助于让设计更紧凑。电机可以安装在轴向或平行位置,并且这可以随时更改。
伺服驱动 CMMT-ST 有一个 PROFINET 接口,便于集成到当前的控制系统。Nusseck 解释说:“我们从项目的初始阶段就开始与 Festo 合作,以确保驱动装置的设计、尺寸和调试可以高效进行,并与整个系统相匹配。”
Siemens Healthineers 使用该系统组装其 MRI 机器。这使得将线圈插入到磁体中所涉及的过程步骤明显更加安全和高效。然而,真正的亮点是关节臂机器人系统的过程步骤是自动化的。由于采用了 3D 扫描仪和触敏传感器的传感器技术,该系统作为一种人机协作解决方案,可以在工作场所自由安全地移动。不再需要安全栅。仅有监督 MRI 机器生产的第一步才需要人的参与。系统中的传感器确保了安全。
“正是这种人机协作才成就了我们的独一无二的卖点。”Nusseck 解释说。他还提到了 BEC 系统在医疗技术中的其他应用,例如在放射治疗中将患者高度精确定位在放射源处,或者将模拟乘坐过山车的机器人安装在关节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