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關於 Festo
部落格
仿生
涵蓋動植物。無論是在水中、陸地上還是空中,大自然都是許多技術創新和發明的範本。仿生學(「bionics」)一詞由生物學 (biology) 和技術 (technic) 組合而成,代表生物與技術的結合。而 Festo 也一直堅持向自然界學習:我們的仿生學學習網路將自然界視為未來技術的來源。歡迎在此瞭解,我們是怎樣將這些新知識納入我們的產品研發過程中的。
與機器對話
「Siri,今天天氣如何?」 「好的,Google,把音樂調小聲一點!」 「Alexa,再幫我訂一雙那款藍色運動鞋!」 這些語音回應技術化身為語音助手,早已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語音控制之所以能順利執行,歸功於其背後運作的複雜軟體程式。若要正確解讀語音指令,需要許多事前準備工作、高性能電腦及人工智慧,其中缺一不可。
利用超音波達成無碰撞游動
海豚和領航鯨能夠在黑暗渾濁的水中找到前行之路,是因為它們擁有天然的回音探測器。潛水艇同樣利用超音波技術進行定位。超音波感測器可計算距離,甚至是透明材料和水下的距離。BionicFinWave 集結所有特性。由於配有超音波感測器,這款仿生水中機器人可順利穿越由丙烯酸玻璃製成的管道系統,而不會發生任何碰撞。
從自然界中發現雙翼的靈感
飛行是人類最古老的夢想之一。它們向我們展現各式各樣的飛行方式,讓我們對他們的世界總是嘆為觀止。在仿生學習網絡中,飛行也是歷久不衰的話題。多年來,Festo 與大專院校、研究機構和研發企業合作,以自然界的基本科學原理為借鏡,創造許多研究載體。
輕鬆為機器手臂設計程式
說到程式設計,大多數人聯想到的是一行行複雜的代碼,裡面有很多縮寫、括號和其他符號。但其實機器手臂的程式設計可以非常簡單,Festo 為其氣動輕型機器手臂 BionicCobot 開發的軟體,即可達成簡單程式設計。
精湛的編織
如果您覺得編織已經過時,那就誤會大了。在很多行業中,越來越多產品藉著 3D 編織技術由多種材質製作而成。這項創新技術靈活、穩定,且生產過程高效、環保,而這些僅是眾多優點中的一小部分。
參數化設計
如今,建築物的結構與形狀已經遠遠超越直角、平行牆面和天花板等幾何限制,北京奧運游泳中心「水立方」或德國杜伊斯堡「虎龜」人力雲霄飛車就是很好的範例。各式各樣的有機形狀和匪夷所思的外觀設計,都因參數化設計方法而得以達成,讓設計師和建築師團隊的夢想成真。
佈滿電路的外殼
藉由模塑互連組件技術 (簡稱 MID),可以在塑膠零件表面安裝可見的 3D 導體電路,使機械與電子功能以獨特的方式整合在單一成型部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