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nter 先生,身為 Festo 遠端 I/O 和通訊產品管理部門負責人,遠端 I/O 是您負責重要課題。您能簡要介紹下它對自動化有何意義嗎?

Sebastian Ganter:在自動化技術中,遠端 I/O 用於收集、控制遠離中央控制單元的感測器和執行器的輸入和輸出訊號。它們透過網路與 PLC 通訊,如此不但能降低佈線成本,還能顯著減少安裝和維護工作量。如今,遠端 I/O 已然成為現代自動化系統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遠端 I/O 的未來發展前景如何?目前市場和企業主要討論哪些主題?

Sebastian Ganter:自動化技術和整個工業領域都在朝著智慧化和網路化解決方案方向發展,因此可以說,遠端 I/O 的未來發展前景一片光明。我們認為,目前市場和企業的關注點主要放在四個課題上:

  • 較高的數據可用性:市場對較高數據可用性和較強數據分析能力的需求不斷增加。遠端 I/O 可以收集更多數據點,記錄的數據可用於預測性維護、故障分析和優化。
  • 安全:隨著網路化程度不斷加深,市場對安全的要求也在逐漸提高。目前,各家企業正在深入討論遠端 I/O 系統必須遵守的安全標準,以防遭受網路攻擊。為保證數據完整性和網路安全性,先進的安全通訊協定越來越重要。
  • 模組化和靈活性:可以輕鬆調整和擴展的模組化遠端 I/O 系統大受歡迎。因為它有助於企業快速應對不斷變化的需求並節約成本。
  • 雲端連接:將遠端 I/O 系統與雲端服務相連接,組合用於集中數據分析與管理,這種做法現在越來越受歡迎,因為能夠更確實進行遠端監控。此外,遠端 I/O 系統受益於無線 5G 通訊技術,安裝和維護時靈活性更高,遠端連接性更好,另有其他優勢不一而足。在收集和傳輸邊緣設備數據方面,遠端 I/O 系統扮演重要角色。

這是否表示,人工智慧和物聯網 (IoT) 在現代機器架構中也佔據重要地位?

Sebastian Ganter:確實如此!IoT 進入製造業和自動化工業由來已久。結構精巧的新型智慧 I/O 模組能連接雲端,實現遠端監控和診斷。感測器和執行器日益智慧,在互通性以及 OPC-UA、MQTT 等開放標準的作用下,數據交換更加簡單。基於 AI 技術實現的機器學習,也為遠端 I/O 系統實現更準確的預測和預測性維護提供了新方案。但正如之前所說,網路安全和數據保護亦隨之更加重要。總之,遠端 I/O 的未來發展以數位技術創新和工業需求為重要特徵。最終協助客戶提高效率、靈活性和安全性,進而降低成本。

這些新技術有哪些確切的優勢?

Sebastian Ganter:工程團隊可以大幅降低成本、減少工作量,同時顯著提高靈活度。在最大程度縮短停機時間以及提高生產效率方面,遠端 I/O 系統可以做出重要貢獻。藉由統一的診斷功能,我們可以快速、直接找出故障和瑕疵。最後,物聯網 (IoT) 整合程度進一步加深,可以實現更精確、更廣泛的數據收集和分析,進而達到即時優化決策的目的。

現代機器架構的靈活度越來越高,這表示什麼?

Sebastian Ganter:今天,現代機器架構是否具有靈活可擴展性,對於應對市場需求來說具有重要意義。在一定程度上,機器架構是基於 EtherNet/IP (Modbus TCP)、(EtherNet/IP™ | ODVA Technologies | Industrial Automation) EtherCAT、PROFINET、CC-Link IE Field Basic 等乙太網路通訊協定的模組化「隨插即用」系統。因此,遠端 I/O 系統必須能夠輕鬆擴展或調整,藉此做到支援附加 I/O 點、新功能,或者閥島、驅動器等新產品。此外,由於空間往往有限,因此結構精巧、節省空間、堅固耐用又靈活的遠端 I/O 系統大受歡迎。

這聽起來對機械工程師和程式設計師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

Sebastian Ganter:確實如此!這些挑戰要求對遠端 I/O 系統進行謹慎仔細的規劃、選擇和實施。重要的是要考慮應用的具體要求,選擇合適的解決方案,藉此實現高效率、可靠、經濟的機器控制。所幸,現在已經有很多優秀的創新型解決方案可供使用者選擇。這些解決方案不但能夠出色滿足各種要求,還能顯著降低總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