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其自然界原型一樣,仿生水母能優雅且似乎毫不費力地在水中滑行。透過自適應的觸鬚來確保自己的游動,而觸鬚由水母身體內的馬達控制。整合的通訊和感測器技術以及即時診斷,使數隻水母即使在有限的空間內也能協調一致地集體行動。
2008 年,仿生水母首次在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亮相。從那時以後,我們的開發人員一直在不斷改進通訊技術,並透過智慧手機對單一水母進行狀態監控。使用 APP,可以單獨記錄和追蹤每個仿生水母目前狀態。
利用即時診斷,可以查詢目前電池狀態、溫度、目前功耗和水母在水中所處的深度等參數。此外,運動剖面顯示了特定水母的游動方向。
每隻仿生水母都可以自主決定下一步要採取什麼行動——這取決於它的電量狀態、驅動器的位置,也取決於這與另一隻水母的接近程度。仿生水母的整體行為會形成一個緊急的過程。這表示:如果不對整個系統進行固定控制,整個群體就會出現共同行為,但只能透過個體的簡單行為體現。這使得仿生水母成為進一步開發的起點和靈感來源,包括對集體行為模式的研究。如果將這個原則應用於自動化,幾個自主且分散的系統可以有針對性地聯網,一起完成更大的任務。
仿生水母的自組織對自動化技術具有重要意義。例如,通訊技術試驗台展示了水技術領域的高效系統在未來的發展前景。同時,它們展示了系統能力、能效、通訊和輕量化結構方面的創新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