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飛鳥

解碼鳥的飛行

靈感來源——銀鷗:像其自然界原型一樣,智能飛鳥只藉由撲翼飛行。超輕型撲翼機具有出色的空氣動力學性能,與同類飛行器相比,不需要任何額外的推進就能自行起飛、飛行和著陸。

智能飛鳥由碳纖維、玻璃纖維和聚氨酯泡沫製成,絕對重量輕,靈活性極佳:長度 1.07 公尺,翼展 1.96 公尺,僅重約 450 公克。這種始終如一的輕量化結構與智慧機載電子設備相結合,在一開始就賦予了智能飛鳥獨特的飛行特性。

主動扭轉帶來出色的空氣動力學性能

藉由其特殊的機翼外形和撲翼的定向扭動,智能飛鳥實踐了超過 80% 的空氣動力學效率。機翼不僅上下拍打,而且有針對性地扭動。這是透過提供升力和推進力的主動關節扭轉驅動器。藉由這個功能整合,鳥類飛行得以從技術角度解碼。

透過條件監控實踐穩定的過程

在飛行過程中,機翼位置、機翼扭轉或電池狀態等資料由軟體連續記錄並即時檢查。因此有可能在幾分之一秒內根據最新情況調整和優化控制參數。永久診斷保證了人造鳥的飛行穩定性和操作安全性。

自動化技術知識的提升

智能飛鳥,為我們在自動化技術領域尤其是在空氣動力學領域的核心業務提供了重要的發現。這些可以協助開發新的組件,這些組件只需要很少的安裝空間,經過流量優化,因此在資源和能源方面變得更加有效率。耦合驅動的功能整合,為我們提供了混合驅動技術設計和優化方面的資訊。可能的應用範圍,從用於提升水力發電的葉片發電機、到過程自動化中的新驅動器。